搜索

在线炒股融资 崔云专栏 | 石溪清流

发布日期:2025-03-23 22:11 点击次数:62

在线炒股融资 崔云专栏 | 石溪清流

时值阳春三月,繁花似锦,绿柳如烟,莺啼燕舞,处处皆是盎然春意。趁着这大好春光,我特地前往石溪亦兰亭,去寻访百年前的摩崖石刻群,追寻那一代文人雅士的遗风遗韵。

提及石溪,不得不先说一说鲍俊。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,是清代岭南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,他25岁中举人,26岁中进士,曾以殿试“书法冠场”得御批殊荣。鲍俊曾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、刑部山西司主事。1831年,因不满官场倾轧,年仅34岁的他辞官归隐,从此在广州与故乡香山县山场村(今珠海香洲山场村)两地往返。褪去朝服的鲍俊,执笔如剑,在石溪的山水间重筑精神家园。因仰慕王羲之,他便在山场石牛岭溪流旁修建了“亦兰亭”,并效仿兰亭雅集,经常邀请岭南名士在此吟诗作赋,挥毫泼墨,畅叙幽情。兴之所至,乃勒石于涧,留墨迹三十余处。想一想他们纵情山水,曲水流觞的欢乐场景,不禁有些心驰神往,那是何等畅快淋漓,何等洒脱惬意啊!鲍俊的真性情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。

展开剩余81%

行至珠海山场,沿着古元美术馆右侧的小径,循着溪流而上,泉水在耳畔叮咚作响,清脆的鸟鸣此起彼伏,互相应和,山林因此显得十分喧闹,极富生机。溪水自凤凰山南脉蜿蜒而下,在嶙峋怪石间跌宕成韵。沿途翠竹树木交互缠绕,郁郁葱葱,玉堂春、紫荆花、勒杜鹃等花开正盛,蜂飞蝶舞,春风拂面,暖意盈怀。

溯溪前行约200米,便进入了被列为省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溪摩崖石刻群。

“石龙溅雪”是进入石溪亦兰亭的第一道景观。在丰水期,山泉喷薄而下,十分壮观,那是山与水的伟力。蓄势而发,一鸣惊人!先声夺人,石溪的气势是靠实力做证的。

抬头左望,一块巨石上镌刻的两个红色大字“莲岛”格外醒目,乃鲍俊所书,字体柔美,温和圆润,与周围的绿意相映成趣。原来这是石溪八景之一的“旷石观莲”。我心中疑惑:山中哪来的莲花呢?细一打量,原来那块题字巨石,经过风雨的雕琢,露出层层叠叠的纹路,真是像极了盛开的硕大莲花。我不禁为古人的智慧暗暗叫绝。

岁月的冲刷,山泉和雨水的侵蚀,使得那些或横卧或矗立或凌空的巨石千疮百孔,颜色呈现红褐色或深黑色。有些石头因靠近路边,经常被行人踩踏或抚摸,变得溜光圆滑。有些大石上的题诗题字,因岁月的剥蚀,已模糊不清,却依然挡不住人们探寻的目光。石们沉默不语,躬身肃立,仿佛阅尽世间沧桑的老者,宁静淡然。

正当我艰难前行时,迎面一块巨石上“石溪”二字赫然映入眼帘,这是鲍俊的手迹,刚劲有力,潇洒飘逸。相对而立的另一块巨石上,有两首题诗,洋洋洒洒写满了半块石头。两块巨石分别向后侧延伸,犹如燕子展翅,动感十足,因此景点得名“石燕迎风”,极为形象。只是这只石燕千百年来岿然不动,神情自如,任人抚摸打量,显得憨态十足。

行至众多溪流汇聚成的方形池塘边,但见一块刻有“激湍”二字的石头卧于池内,字迹一半浸在水中,一半露出水面。现在雨水不多,没有激流冲刷的石头静如处子。池塘正上方,巍然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四角亭,绿色的“亦兰亭”三字令人心神为之一振,亭柱上的撰联颇有深意:到处有玄机,流水高山随俯仰;此间无俗客,方中野服即神仙。实乃高妙!人一下子仿佛穿越到了远古,去赴一场文人的盛会。

在亦兰亭周围,有斗大的一笔“鹅”奇书和“砥柱”“琴泉”“枕流”“观澜”“流觞”“茂林修竹”等石刻。亦兰亭后方,“惜字社”遗址地基和仅存的几截断墙被妥善保护,可以想象当年名士们雅集的盛况。惜字社,正是鲍俊当年组织文朋诗友写诗作对应和之所。一个“惜”字,用得真好!据说当年这些文人雅士连行文的草稿也舍不得扔掉,足见其对文字的喜爱与尊重。

山高林密,绿荫匝地,溪水潺潺。一路走来,鸟鸣花香溪流相伴,内心欢欣雀跃。高树低树,俯仰生姿;山中杂花,相映成趣。此地独幽,此景甚好!这真是修身修心的好去处,我不禁为鲍俊独到的眼光叫好。而百年后的鲍俊就静静地长眠在他生前最爱的这片山林,算得上是人生圆满。

溯溪而上,沿途30多处石刻,每一处都承载着久远的记忆和厚重的文化。石刻上的文字,隶、楷、行、草,诸体皆备,琳琅满目。上百年来,这些文字在石头上跳跃、生长,与自然万物融为了一体。那些石刻上的诗词,有的遒劲有力,气贯长虹;有的温婉细腻,优美灵动。那些题诗、题字、楹联等,或描绘自然风光,或抒发人生感慨,或充满生活哲理,或饱含智慧禅意,意境深远,文采斐然,无不透露出那个时代文人的雅兴与才情。每一处石刻都是一道别样的风景,一幅动人的画,更似一部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卷,铺展在山水间,任由后人品读。

而石溪,因为有了这些石刻,才有了灵魂,有了韵味。

“曲径通幽洞,山花引我来。香从山外得,花向洞中开。怪石撑红树,飞泉罥绿苔。仙从何处觅,即此是蓬莱。”清代诗人邓芝田留下的这首诗作,与我今日所见所感及快乐心境甚是吻合。情与景,俱与当年似!

令人欣喜的是,虽历经风雨洗礼,鲍俊在石溪搭建的文化道场,在他去世后多年,一代代追慕的脚步从未停歇。文人墨客雅聚于此,饮酒赋诗,切磋书艺,以文会友,留下无数佳作名篇。石溪亦兰亭因此成为岭南的文化高地和文人墨客的精神根脉。

今人为传承香山文明,刈荒草,铺石阶,立碑栏,重修亦兰亭,再现当年盛景。石溪之灵,在情景交融,在天人合一,此古人孜孜以求之道,亦今人义不容辞之责也。(摘自《重修亦兰亭记》)

石溪,梦里的兰亭,心灵的家园。

END

作者简介

崔 云(真实姓名:崔云香):湖北钟祥人,现居珠海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广东省第十三、十四届人大代表,社会工作师。有着近10年的文化从业经历及20余年的社团工作经历,先后创办了两家社会组织,现任珠海市关爱协会会长。

从事文学创作近40载,在各级报刊发表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数百篇在线炒股融资,有多篇散文及报告文学作品获奖及被收藏。主编过多部报告文学集,出版有《亲亲宝贝》《云儿飘飘》《陌上花开》《云淡风清》《云水禅心》《重逢》《青灯集》七部散文、随笔集。散文集《重逢》曾荣获珠海市第四届“苏曼殊文学奖”。散文作品《绽放》在中国散文学会公众号2024年第一季度网络排行榜中,荣获“十佳作品奖”。

发布于:广东省
查看更多